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50 点击次数:138
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,具有温补肾阳、健脾暖胃的功效,适用于肾阳不足和脾胃虚寒引起的多种症状。以下是关于该药物的综合信息:
一、主要成分与功效
成分:肉桂、附片(附子)、党参、白术(炒)、炮姜、炙甘草。
核心功效:
补肾助阳:通过肉桂、附子温补肾阳,改善腰膝冷痛、四肢厥冷、阳痿早泄等症状。
温中健脾:党参、白术健脾益气,炮姜散寒止泻,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、呕吐泄泻。
通三焦、引火归元:调和上中下三焦,缓解虚火上炎(如口腔溃疡)和寒凝气滞。
二、适应症
肾阳衰弱: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、小便不利。
脾胃虚寒:腹痛腹泻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。
气血两虚:面色苍白、乏力头晕(辅以党参、炙甘草补气养血)。
三、用法用量
剂型与剂量:
大蜜丸:每次1丸(9g),一日2次。
水蜜丸:每次5g(约20-25丸),一日2次。
小蜜丸:每次9g,一日2次。
送服方式:姜汤或温开水送服,增强温中效果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禁忌
禁忌人群:
孕妇禁用(附子有毒性及升压风险)。
感冒发热、实热证(如肛门灼热、急性胃肠炎)者不宜。
慎用人群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患者需医生指导。
饮食禁忌:忌生冷、油腻、辛辣食物。
疗程建议:一般服用2周,若无效需就医;不宜长期使用。
五、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
不良反应:目前尚不明确,但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皮疹、瘙痒。
药物相互作用:与降压药、降糖药同用需谨慎,可能影响疗效。
六、适用人群与生活建议
适用人群:中老年体虚者、长期饮食不规律或熬夜人群。
生活配合:避免过度劳累、节制房事,保持规律作息。
桂附理中丸的成分剂量根据传统方剂与现代中成药制剂略有差异,具体如下:
一、**传统方剂参考剂量**
(源自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等古籍)
- **人参**、**白术**、**干姜**、**炙甘草**:各三两(约45g)
- **桂枝**(或肉桂):一两(约15g)
- **附子**(炮制):一枚(约10-15g)
**配伍特点**:
- 以附子、干姜为君药,温肾散寒;人参、白术健脾益气,桂枝通阳达表,甘草调和药性。
二、**现代中成药标准剂量**
(《中国药典》及制剂规范)
- **肉桂**:30g
- **附片**(附子):30g
- **党参**:90g
- **炒白术**:90g
- **炮姜**:90g
- **炙甘草**:90g
**制法**:以上六味药材粉碎后,每100g药粉加炼蜜120-140g制成大蜜丸(每丸重9g)。
**剂量换算**(以每丸9g计):
- 每丸含附子约0.32g,肉桂0.32g,炮姜0.96g,党参0.96g。
三、**关键成分作用与配伍**
1. **附子与肉桂**:协同温补肾阳,散寒止痛(附子回阳救逆,肉桂引火归元)。
2. **党参与白术**:补气健脾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。
3. **炮姜与炙甘草**:温中止泻,缓和其他药物的燥烈之性。
四、**注意事项**
1. **附子毒性**:现代制剂通过炮制减毒,但仍需严格控量,长期服用需监测。
2. **剂型差异**:水蜜丸(每10丸0.24g)与小蜜丸剂量需按规格折算。
如需具体应用,建议参考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。
总结
桂附理中丸是治疗脾肾阳虚的常用药,需严格辨证使用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,尤其慢性病患者或特殊人群。若症状复杂或合并其他疾病,应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